浏览过的商品

浔阳区之思贤桥

发布日期:2019-04-15

相传在唐朝长庆年间,江州刺史李渤派了一个解差,命他凌晨动身,午时赶到瑞昌,不得有误。

这个解差,领了军令,听谯楼已打四更鼓,便带好一千两军银,解开骏马的缰绳,启程了。他一路奔驰,经过南门口,来到甘棠湖长堤的本桥旁边。这木桥狭窄,年久失修,桥身多处朽烂了。解差只好下马,先抱着银两过去,又慢慢地牵马过桥。此时,东方已微微露出一点白色,解差急忙策马奔驰而去。


却说有个住在九江城南门外的老头儿因妻子生病,赶黑早进城捡药。他走到木桥头边,不知被什么东西一绊,摔了一跤。他蹲着抚摩痛处,发现原来是一个裹得紧紧的、沉甸甸的大布包。他借着晨光抽出夹着的书信一看,上面写着“军饷”的字样。老人忽然想到,这一定是路上不知道哪个解差,由于匆忙赶路而遗落在这里的。老人思忖着,解差丢失军饷,不仅自己有杀头之罪,而且全家都要受到株连。去找解差,又不知他往哪道而去。于是,老人坐在布包上,等待解差回来。凌晨,湖边十分寒冷。老人顶着凛冽的北风,蜷曲着身子,坐在布包上。此时,天空阴云密布,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来了。老人披着一身雪花,忘掉了给妻子捡药的事,仍然坐在布包上。


那解差一路急鞭,隐隐约约里望见了瑞昌县城郭,似乎松了一口气。他低头看看马驮,只见里面装着的是一块大麻石,他心猛然一惊,意识到在本板桥头丢失了军银,急忙调转马头,往回飞奔。雪越  下越大,风愈刮愈猛。老人一步也没有离开布包。忽然,传来了“得得得......”的马蹄声。只见解差脸色煞白,气喘吁吁地奔到了桥头。他下马向老人深深打了一躬,叙说在桥头丢失军银一事。老人安慰解差,将一包军银交给了他。解差怕误了时辰,心急如火,忙拜别老人,策马奔驰而去。


解差一到县城,按时送交了军银,便晕倒在县衙门厅堂前。待苏醒后,忽然想起未曾问过老人姓名。他跃马来到桥上,老人早就无影无踪了,解差将此事禀报了刺史李渤。李渤得知有这样的贤人,立即派人到城里城外四去查访。老人的妻子听说,要他去认了,好领一笔赏金,老人却缄口不言,不去报认。


冬去春来,堤边的垂柳吐出了嫩芽。七七四十九天过去了,仍未查访到这位老人。李渤启奏皇上,皇上准奏。于是,拆除朽烂的木桥,修建一座石桥,表示纪念。


李渤亲自督建此桥,又在桥上坐了七七四十九天,再次查访老人,但仍是杳无音讯。


人们思念那位老人,也怀念那清廉贤德、为民造福的建桥人——江州刺史李渤,便称这座桥为思贤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