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过的商品

德安县之陶渊明系列民间传说

发布日期:2019-05-11

德安位于九江市西南九十里,古称敷浅原,西汉时期改敷浅原建历陵县,南朝时历陵县改柴桑县,属浔阳路。在这里有一个“鸡犬相闻”的小山村,1600多年前(公元365年)诞生了诗祖陶渊明,63年后又葬于石灰冲南村东北方的白鹤山中。白居易诗云:“柴桑古村落,栗里旧山川”,指得就是陶渊明故居。《四库全书》446册中“栗里谱”上也记载陶渊明居德安栗里。这里发现了大量的陶渊明遗迹遗址,千百年来,渊明的文化遗迹、遗址、遗存、遗风,一直在这里薪火相传。有关渊明的家族起源、生活习性、生平轶事等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。


一、发地埂断索选址的传说


相传,渊明的先祖尧帝第四十二世孙名叫陶事成,又称陶佬,为避国难逃到江南。临行时,他用两只箩筐装着尧舜两位先黄的塑像,并对先黄说:“我们要往江南逃难,你在什么地方断箩索,我们就在什么地方落户。”然后就用扁担挑着两只箩筐,颤悠悠一路走来,家人们扶老携幼一路跟随,他们渡过博阳河,绕过柴桑山,走过长山鸟龟石西北山埂时,八根箩索一齐断掉,陶事成便对人们说祖先不走了,叫我在此落户。陶事成站在山埂上放眼一看,看到西边有一山谷,三面环山,谷口向东,就对家人们说,此地是个风水宝地,祖先要我们在此地安家,着实是个生养繁衍的好住处。于是陶事成一家就在此临时搭起窝棚,建殿安置神像,在这里居住下来。陶事成后来把此埂取名叫发地埂,发地埂断索选址的故事也就流传开来。



二、牛眠地与犀牛望月的传说


相传陶渊明的祖父晋司马陶侃的母亲去世,出丧的日子和安华的地点迟迟不能确定,一直放在家中停而未发。一个游方道人经过,见他们家孝子墨守家风,富贵荣而不骄,有意指点告诉陶侃,往南方看见有牛睡眠的地方即可入土为安。陶侃与家人一道寻去,果然发现有一条大水牛正在睡觉,于是,就把母亲安葬在这里,称为牛眠地。在洼里陶水库的西北方有座大山,当地称为楚山。山北面是楚山周,住着东晋名将周访的后代,山这边是洼里陶,住着陶氏族人,周访与陶侃是至交,两家互通婚姻,祖坟相邻。这座大山站在古驿道上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牛睡在那里,背脊部、头部、尾部的轮廓极为逼真,这条俯卧的犀牛头部望去东南方,又有一个凸起的山岗像犀牛鼻子,人们便称它为“犀牛望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