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过的商品

德安县之贷粟度荒

发布日期:2019-05-22

开宝初年(公元968年)宋太祖赵匡胤平定江南,当时江州知事张齐贤奏请免去义门陈氏徭役,让他们休养生息。太祖准奏。太平兴国七年(公元982年),升任为江南西道转运使(相当于副省长)的张齐贤又奏请免去义门陈氏各杂科税收。淳化元年(公元990年),江州知事康戬又奏明皇上:  义门陈氏家族“常苦(食)不足”。皇上批准下诏令从本州库粮中每年贷粟三千石(担),以补其不足。家长陈兢忙不迭地叩谢皇恩。


由皇家贷给粟米度荒充饥,就好比上世纪人民公社时期,上半年发给农民回供粮一样,只收低价的成本,带有半救助的性质,是一般人家想都不敢想的好事。


由于义门陈人口逐年递增,土地的收成增长远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。到陈旭这一代手里,已一千好几百人了。陈旭看到周边百姓人家生活并不充足富裕,有的连粥也喝不上,很是感慨。当他接任家长以后,就召集各房管事,规定早晚食粥,以节约用粮。他主动向州府官员提出,每年只贷栗一半,即一千五百石 (担)。剩余的请官府贷给周边其他百姓,共度饥荒。还说:“我们全家节省用食,勉强可以维持到秋成季节”。


有人就有意见了。对陈旭讲:“你真笨,去年是荒年,到处欠收。如今青黄不接,谷子很贵。你何不全额受贷,卖一部分出去,还可得个好价钱”。用今天的话说,搞点投机,从国家的粟米价格_上捞点好处,赚几个钱回来。陈旭却说:“朝廷因为我家‘群从千口’,救济以公粮,我怎么能见利忘义,而做对不起皇上的事呢?”


参知政事张泊在一次与太宗皇帝言谈中,说到陈旭一家千余口,世守家法,教谨不衰,闺门之内,肃于公府。并把地方官告诉他“陈旭贷粟只受一半”的事也上达天听。当朝天子宋太宗赵光义龙颜一振,大为赞叹:“天下有此人家,真良家也!”并赐御笔“真良家”三个字,派朝官送到陈氏家长陈旭手中。后由义门陈氏人作成金匾悬挂在祖堂之上。


贷粟度荒,对于义居十五代的陈氏人来说,一直没有中断过。每年秋收时,他们都是以精粮缴交官府。春天来时,官府赈济他们部分缺粮。直到圣旨分庄以后,人口得到疏散,田庄得到扩充,义门人的生活才有了一个根本的改善。同时,他们把这种诚实重义的品质带往各地,不仅自身得到发展安居的回报,也给各地百姓人家弘扬传统文明的家风,带来新的摧化剂。这一股股清泉,就这样汇入中华民族勤劳、善良、无私美德的海洋,成为取之不尽,用水不竭的精神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