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过的商品

德安县之三孝省亲

发布日期:2019-05-24

据《旧碑碎石》载,在北宋时期,义门陈氏中有三兄弟,陈诏、陈显、陈颁,一个只比一个大一岁。年龄的差距随着岁月的流逝,已变得越来越小,长相也极似,弱冠过后,三个后生就像孪生同胞。


经过推举,他们三人都由东佳书屋到东佳书堂,又由东佳书堂进入东佳书院,接受各地聘来的名师教导。于大比之年,又同时入京赶考。三人同榜俱登进士,同为枢密使官职。这在当时是轰动天下的大新闻。兄弟三进土的佳话经久而不衰。别的不说,就拿以一首《满江红》(怒发冲冠)而名噪诗坛,以一生精忠报国著称史册的武穆王岳飞,就对前朝佳话写过一首诗《题三孝图》:“黄河曾有几番清,未见人间有此荣。文章昨夜朝金阙,萃盖今朝拥帝京。千里旌旗迎五马,一门黄榜中三名。且喜状元登榜眼,探花又是弟与昆。


从岳飞元帅的这首诗中,可见三兄弟是夺得了殿试中的前三名了。状元、榜眼、探花同出一门,是累朝累代旷古未有的奇事、盛事,义门陈怎不受人尊崇。


故事得从这三兄弟的母亲说起,母亲姓王名萼,义门府中尊知名人士的母亲为太夫人。因三个儿子在朝中为官,族门内外更显得一言九鼎。义门陈氏家长陈肱经常登门请安,探望老人家。衣食当然可以无忧矣。


可是,老人家年事一天天大起来,想儿子的心情又有什么能够替代呢?三个儿子在京都汴梁(开封)作官,不用说,也是日思夜想自己的母亲啊。然而官身不由己,忠孝难两全,山遥路远,举步维艰,又能怎么办呢?


冬去春来,王太夫人一日窗前梳理,偶觉头昏不适。家人把她扶坐床上,一边忙用汤药喂,一边把陈肱请来。陈肱问她有什么吩咐,她说:我的三个儿子感谢圣上的厚爱,去京城作官已经很久了。现在我老了,不能见他们一面,实在心中不快啊!


陈肱得知老夫人的心病所致,立即联合地方官奏请当朝,令三兄弟回乡省亲。


再说陈诏、陈显、陈颁兄弟三人为官勤政廉洁,不蓄仆妇,继承了义门陈氏的家法家风,在京中官声很好。一门心思料理往来军政要务。一日,江西籍


宰相王安石把他二次拜相奉诏从江南进京时写的一首小诗,派人送给陈诏兄弟过目斟酌。诗曰:“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只隔数重山,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返?


三兄弟把玩这首好诗,无一字好更改。拜读完毕,都在最后一句上沉思不语。还是老大打断了大家的思绪。陈诏说:我想把此诗亲送宰相,并用末句诗细述我兄弟的思母之情,希望能告假返乡。两个弟弟齐声说:大哥说得好。


一个要补锅,一个锅要补。一拍即合,经王宰相转奏,皇上那儿很快就通过了。三兄弟轻装出发,昼夜兼程,车马随从,前呼后拥往义门陈而来。报子将讯报知陈肱,陈肱率族中各家长出长亭,在官道上迎接。


进得堂前,三兄弟向母亲跑拜。母亲说:“孩儿远道而来,免行大礼,一旁歇着吧”。话语中有抑郁不快之意,三兄弟岂有不知。多年来,他们尊从家庭的教育,为国操劳,很少顾及母亲的冷暖,回报养育之恩,都心有愧意。于是,他们三人轮番在母亲身边端茶送水,像仆从一样紧随身后,极尽孝顺之能事。连日来,他们总想取悦太夫人,然而太夫人总难得一笑。她表情木然地与众兄弟言谈,就是看不出开心的样子。


母亲王萼的不开心,使三兄弟极为难堪。他们聚在一起,商定了主意。第二天,请人把一顶官轿抬到家门,对母亲说:“今日风和日新,春光明媚,孩儿想请娘到郊外踏青,母亲请上轿”。太夫人上轿后,老大陈诏扶着轿杆坐把,老二陈显和老三陈颁抬着轿子,一前一后,边抬边惹母亲笑。由于母亲年高,本来又不重,三个孩儿身着官服,



故意将轿子抬得巅巅巍巍,好像抬着一个刚出嫁的新娘。抬着抬着,竟然手舞足蹈起来,终于把母亲逗乐了。母亲开怀大笑,无异于在三兄弟的心田注入一种美妙香甜的奶汁,该有多么幸福和满足啊!


当时,过路人看到三个大官抬顶轿子,不知道是什么派头。大家窃窃私语:“真官家也。”站着看热闹的人也越来越多。只有知情的义门陈氏人,才知道是三兄弟的一片孝心呢!此事载入陈氏家谱。义门后人在江州建有《三孝堂》,以为纪念。对联叫做:


“一母踏青扶仆抬夫竟是所惦三大臣,三子舞彩荷椅扶轿岂非因悦一太君。”


三兄弟回朝续职时,地方官早把消息传到京都。皇上念其兄弟孝心可嘉,加封老大为太傅,老二为太师,老三为少师,父亲同三傅出身,母亲王氏为鲁国夫人,这是后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