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过的商品

庐山奇秀甲天下

发布日期:2019-03-05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庐山奇秀甲天下

 

        各位朋友,欢迎您来到世界名山庐山观光旅游。

 

        唐代诗人白居易赞美庐山:“国庐奇秀, 甲天下山”这是诗人对庐山的极力赞美。现在,我考一考大家,对庐山赞美有加的除了白居易外,还有哪些大文豪呢?

        盛费庐山的文人墨客实在太多了。晋代有谢灵运、陶渊明,唐代有白居易、李白,宋代有苏轼、 王安石;现当代有徐志摩、毛泽东。

        其实,苏轼没有登过庐山,他只是经过庐山脚下的西林寺,就写下了《题西林壁〉著名诗篇。“横看成岭侧成峰”,描绘了庐山的山体特征和不同姿态。因为庐山的山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延伸,长约25公里,宽约10公里,形状呈椭圆形。庐山又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,山峰耸立,有大小山峰171座,所以,“ 远近高低各不同”。

       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,面积302平方公里,北濒长江,南临鄱阳湖。庐山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大冰川期,距今200万年。上世纪30年代,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,在庐山首先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。

        庐山的自然景观奇特。奇峰、怪石、瀑布、云海,雄奇险秀,蔚然壮观。庐山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。因海拔高度而产生气候差异,加上长江、鄱阳湖面的温润空气影响,山上植物茂盛,原生植物3400多种。唐代诗人白居易《大林寺桃花》诗中所写的“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”,从科学的角度解释,就是说山上山下的气候差异。因而庐山又有“春如梦、夏如滴、秋如醉、冬如玉”之说。庐山地处亚热带,暑假,山下高温35°C以上,而庐山十分凉爽,平均气温16.9°C。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,使庐山成为驰名中外的避暑圣地。

        庐山文化历史悠久。庐山名称的来历,传说出自殷、周时期,有名叫匡俗的人,学仙得道,结庐隐居于南障山。故称南障山为庐山、匡山、匡庐。公元前126年,司马迁登庐山,在《史记·河渠书》记述“余南登庐山,观禹疏九江”这是最早的“庐山”名称记载。

        1996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庐山作为“ 世界文化景观”,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正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专家所评,庐山文化景观的魅力在于,庐山的历史遗迹及其独特的方式,融会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,形成了和谐优美、神秘精深的山水文化、宗教文化、书院文化、建筑文化。庐山是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,山水诗的策源地,佛教莲宗的发祥地。

        陶渊明、谢灵运、慧远同是出生于晋代距今1600多年的三个历史名人。陶渊明以庐山为背景,为庐山佛学所吸引,写下了才情脱俗的山水诗篇。从此以后,历代文人雅士纷纷登临庐山,包括李白、白居易、王安石、黄庭坚、陆游等1500余位诗人,写下了4000余篇诗词歌赋。东晋高僧慧远云游到庐山,在庐山建东林寺,首创净土法门,开创了个中国化佛教,追求儒释道为一体。始建于唐代的白鹿洞书院,南宋时经朱熹重建扩充,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。19世纪末20世纪初,西方列强相继在庐山修建近千幢别墅,这些别墅有各式各样的风格,达到了西方建筑艺术与优美环境的完美结合,成为游人观赏和探究的处所。在近现代史上,庐山政治风云举世瞩目,曾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的“夏都” 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。第一次庐山会议,是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。接着,8月2日至16日又在庐山举行了八届八中全会。在庐山会议的召开,对中共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同时,也使得庐山的政治气候更加浓烈。

        当年,为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,66岁的毛泽东首次登临庐山。此时,这个苍翠欲滴、傲然雄峙的巨大山体,第一次真实地展现在他的眼前。沿着蒋介石曾经走过的登山公路,始终处于激烈思之中的毛泽东,目睹此景,按捺不住飞扬的思绪,写下了(登庐山》:

        一山飞峙大江边,跃上葱笼四百旋。

        冷眼向洋看世界,热风吹雨洒江天。

        云横九派浮黄鹤,浪下三吴起白烟。

        陶令不知何处去,桃花源里可耕田?


        在毛泽东的心目中,庐山好似天边飞来,赫然突儿于江湖之间。他脚踏峰峦,俯视苍茫大地,钟灵毓秀的自然奇景好像漂浮在云来雾去之间,毛泽东感受到一种坚如磐石的稳健与超越时空的崇高。


        在这里,我有必要介绍一下登山交通状况。在没有登山公路之前,山上都是步行或者坐滑竿,一般需要2个半小时以上。1953年8月1日, 庐山北山公路建成通车,公路全长24公路,有弯道429处;南山登山公路于1971年7月1日通车。从九江机场、南昌方向的游客可从南山公路登山;经过九江市区的游客可从北山公路登山。九江客运码头旁九江汽车站、火车站有去庐山的中巴,由于登山公路质量的提升,现在从九江市区出发,乘车登山只需40分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