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过的商品

庐山之匡庐明珠

发布日期:2019-06-06

庐山之南,群峰竞秀。 在云盘雾绕的鹤鸣峰下,有派绿树掩映的楼台亭阁,瀑布飞流其侧,山花烂漫其间,这就是有着“匡庐明珠”之誉的山南名胜一秀峰。


秀峰,原名开先寺,始建于南唐时,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,在星子县城西十二里。据《庐山志》和《星子县志》记载:中主李璟青年时代,曾筑台读书于鹤鸣峰下,即帝位后就读书台旧址建庙,取开国先兆之意名为开先寺。后来,清代康熙皇帝南游,亲书“秀峰寺”三字为匾,遂改称为秀峰寺。


千百年来,秀峰以她那妩媚多姿的景色,吸引了历代的名人雅士,留下了许多摩崖绝唱。解放后,她青春焕发,更加旖丽迷人,成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游览胜地。我党许多革命老前辈,董必武、刘少奇、周恩来等同志也都到过这里。至于每年夏秋之际,来此观光的中外游客,更是车水马龙,络绎不绝。


由南康镇出发,驱车向星德公路前进,经玉京山过峰德镇,行至十二里处,向右转入便道,两排英姿煞爽的翠柏,犹如来道迎宾的仪仗队,牵着一条喧闹的小港,吹吹打打地把游人一直护送到威武的山门之前。高高的门楼上,横嵌着康熙皇帝手书的“秀峰”两个大字。进入山门,枫像树组成了一条绿色的长廊,转弯处是一片迎风摇曳的风尾树,疏密相间地交织成一幅翡翠似的轻纱,翠纱后面便是仪态万方的秀峰。


但是,且慢,鲁莽的游子啊,难道就这样带着满脸的汗渍,浑身的燥热,气喘嘘嘘地区拜访她吗?这似乎不太礼貌。瞧,前面,好客的老樟树,为你撑起了蔽日的华盖;幽深的山谷,为你送来了拂拂的凉风;小桥的流水,为你奏起了琮琮的琴乐······你何不到港边去冲一冲凉, 吹一吹风,再回到浓荫下小憩片刻,然后神清气爽地,投入她那绿色的怀抱,仔细地读遍她的身体。


穿过日影如筛的林荫道,亭中巍然特立着一座石刻观音,高一丈二,宽六七尺。据载为唐代大和年间的作品,距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历史了。全图用铁线描画法,又称铁线观音,端庄腴丽,栩栩如生。过观音大士象,一排整齐的建筑物倚山而立。中间那道白墙围成的小院,就是秀峰寺的便殿双桂堂。堂前有两棵金桂,相传为康熙南游时所植,干似青铜,根如褐石,霜皮溜雨,黛色参天。微风拂动着沙沙的枝叶,仿佛在轻言细语地向游人诉说着寺院当年金碧辉煌,烟斜雾横的盛况。


过双桂堂,沿山坡拾级而上,跨完九曲八十一级石阶,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台兀立于高坡之上。这便是中主读书台一李璟青年时读书的地方。台前的紫石栏杆上雕着:“二龙戏珠”,“鸳鸯结”等各式图案,相传为南唐故物。台中有一块题为《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》的诗碑,诗是南北朝著名诗人江淹的作品,字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的手迹,名书佳作,相得益彰。一九六一年,周总理登临读书台时,欣赏了这块诗碑,称赞它是珠联璧合,诗书双绝的艺术珍品。四周,杂草丰茂,蜂飞蝶舞,满山的青松,宛如一把巨伞、隔绝了炎暑烈日、时近正午在昼犹昏。吸一口林中清香的空气,五脏六腑都感到甜丝丝的。饮一棒山边的泉水,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,就像吃了人参果似得痛快、轻松。远处,灌木丛中,不时传来一串山鸡“咕咕”的唱合声,更加衬托环境的幽静。山风吹来,云腾雾拥,使人心里不赞一句:我见犹怜!怪不得当年那位风流天子一见倾心,以至于做了皇帝后还未能忘情与旧地,在“细雨梦回鸡塞远,小楼吹彻玉笙寒”的名句里,寄托着他对山南木石的相思。台下有一片石壁,壁上嵌着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手书的《大唐中兴颂》,宋代黄庭坚的《七佛偈》,明王守仁的《纪功碑》等石刻,都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。


离读书台,过竹林西行,两座石碑赫然入目。一块是康熙手书的“秀峰寺”;另一块是太子胤祀手书的“洒松雪”碑,字大如斗。再向前去,有一道月门,两边对联是“千岩竞秀,万壑争流”八个篆字,横批是“月印龙潭”。过月门数十步处,有座描红点翠的亭子,石匾上刻着“漱玉亭”三字。亭上有苏东坡等人的《漱玉亭》诗。据《庐山志》记载:这位探过庐山正面目的大文豪,足迹踏遍全山奇泉异壑、唯独对漱玉亭、三峡桥式最为倾倒,在这里留下了“我来不忍去”的诗句。放目亭外,香炉峰紫烟缭绕,高耸天半;青玉峡狼奔豸突,怪石嵯峨;马尾瀑银光灿灿,龙潭水碧波粼粼,两旁峭壁,杜鹃似火,杂花生树,燕舞莺啼。一九五九年秋,刘少奇主席和夫人王光美来到这里,面对着这片迷人的景色,赞不绝口地说:“美极了,真是一座天生的公园!


漱玉亭上,是一片石壁,刻满了历代游人的题字。著名的有宋代米芾手书的“第一山”和“青玉峡”;明代李梦阳的题记;清彭玉麟的“漱雪流云”等。更是引人注目的是一位朝鲜爱国者李宁斋手书的“笑啼岩”石刻。后面有阆中何万信的附记:“宁斋先生,韩遗民也。国王来华,睹吾国现状,颇与韩同,乃亲书:笑啼岩三字于此。嘱余增书一韩字,以明其国籍所在焉”。这“笑啼岩”三字,如同“八大山人”的用意一样,记录了一位爱国志土极其沉痛的心情。一九七九年,宁斋先生儿媳,自香港至此,找到了公公的笔迹,如获至宝,摄了许多照片。周围石刻珠玑满目,有一百种之多。山上宋人周尧书刻的“福、禄、寿”三字。每个字都有晒筐那么大。一九五九年夏,董老以古稀之年,漫步漱玉亭下,摩挲石壁之上,爱不释手,叹为观止,并嘱建造石栏保护,体现了老辈革命家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爱护之情。


出漱玉亭,昂首数目,奇峰耸立,高岩蔽日。一道耀眼的激流,如烛天之闪电,如盘古之利斧,如张旭之甩发狂草,奔腾决荡摧枯拉朽山呼啸而来,这便是惊心动魄蔚为壮观的清玉峡瀑布。李白为此写下了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和“仰观势转雄,壮哉造化功。海风吹不断,明月照还空······”的壮丽诗篇,瀑布的余流,泻入下面的深谷,就是龙潭。周围石壁上刻着很多字。左壁有宋代南康府太守李亦所书的“龙”字:右壁有元朝承相刺不花题的“虎”字:下面有宋南康知府朱端章的“庐山”二字,每个字都在一丈尺方。“庐山”的“山”字,每竖都能睡得下一个人。下面,水分两色,深处墨绿,浅处明亮,一群群褐声黑纹的小鱼,在水中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,这便是庐山有名的石鱼。当年苏东坡游此,竟至产生了“手持玉芙蓉,跳下清冷中”的念头,可见眷恋之深了。


闲云潭影,星移物换,鸣鹤已传天外信,龙潭洗净古今愁。“匡卢明珠”秀峰以其日新月异光彩照人之风姿,倾倒了国内的无数游客,迎来了五大洲的胜友高朋!